按:孔德乾,濮阳市清丰县阳邵乡西志节村人,1968年11月28日出生。1986年4月参加工作,2007年7月任清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十余年,孔德乾同志对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数农民工讨来了血汗钱,为无数个家庭送去了生活的希望。2015年4月22日凌晨2时30分,孔德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7岁。孔德乾同志用十年如一日的行动阐述了爱岗敬业、务实创新、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用生命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是全市人社系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现将孔德乾同志先进事迹刊载如下:
一生执着 一路奉献
—— 追记清丰县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孔德乾
他是一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为给农民讨薪,他不管白天黑夜,不顾身患癌症,一生执着,一路奉献。在拖着病躯忍痛工作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后,4月22日凌晨,他永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生命定格在了47岁。他就是清丰县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孔德乾。
听到孔德乾离世的消息,许多人自发前来吊唁,有几位农民工不禁失声痛哭。他们不会忘记,是这位与他们素昧平生的人,为他们讨来了血汗钱。
不畏艰险 有勇有谋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出打工成为不少农民致富的新出路,但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案件也逐渐增多。1995年6月,按照上级指示,清丰县成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主要职责是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受理并处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孔德乾同志就是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第一批队员中的一员。
现任清丰县人社局副局长的齐国岭,多次与孔德乾同志一起到外地处理投诉案件,他说:“孔德乾同志责任心强,忠于职守,不管交给他多么困难的工作,他从来不会推脱,只会想方设法的完成。在多次到外地解救农民工案件中,不畏艰险,有勇有谋。”
2004年4月,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来自清丰县仙庄乡一名名叫齐建丽女孩的求助。她们总共7名女孩,经本乡一个名叫王金森的人介绍,到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某毛巾加工厂打工,介绍时说每天只需工作10小时,每月工资800—1200元。但是等到了工作的地方才发现上当受骗,工作的地方根本不是什么毛巾加工厂,而是一家私人纺织作坊,每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并且吃住条件恶劣,每天只给吃馒头、盐疙瘩、喝凉水,晚上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屋的地铺上。工作80余天,作坊老板不仅不发工资,还经常对她们又打又骂。她们想回家,却被老板扣压了身份证及随身钱物,锁在作坊内不得外出。女孩齐建丽侥幸逃脱,而其他6名女孩仍被困在那里。其他6名女孩的家长前去救人,却被拒在门外,请求县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前去解救。
县监察大队迅速将此情况向局党组进行了汇报,局党组了解分析案情后,立即安排齐国岭、孔德乾等三名同志组成解救小组,驱车于当日上午10时出发,下午3时赶到了河北省高阳县。在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和公安部门反映情况后,当地又出动警力和监察人员16人同去解救被困女工。当天下午4时赶到了被困女工所在的村子,解救小组找到作坊老板表明来意后,老板恼羞成怒,把6名女工锁在屋内。随后召集近百名村民,手持钢叉、锄头等工具围堵了解救小组。具齐国岭回忆:“当时情况十分危险,其他同志都吓懵了,但作为军人出身的孔德乾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单独出面与黑作坊老板周旋,并且态度强硬,坚持要立即把6名女工救走。”在当地公安、劳动监察的帮助下,经过三个小时的交涉协调,终于于下午7时解救出了6名女工。当6名女工从黑作坊中出来,她们一起向解救小组跪下致谢。齐国岭说:“当时场面非常感人,就连总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孔德乾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2013年1月29日,60名农民工来到县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某医院拖欠工资,其他107名工人仍滞留在施工现场。听了汇报后,孔德乾立即奔赴建筑公司调查了解情况。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孔德乾按照规定逐级上报情况,经县政府研究成立了联合执法小组。随后,孔德乾带领队员对建筑公司的所有建筑班组工人代表、班组长及公司负责人作了详细的调查笔录,对建筑公司负责人多次耐心讲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并对该公司下达了限期整改指令书。
2013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凌晨4时,大雪纷飞,孔德乾冒着严寒赶到工地,监督建筑公司把160万元工资款发给167名农民工。当年春节期间,孔德乾带领队员先后为395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55万元。
像这样解救、帮助农民工的案件还有很多很多,孔德乾同志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以过人的胆识,无畏的勇气,一次次成功解救出农民工,渐渐成为清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中流砥柱。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孔德乾同志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同志的信任。1997年1月任命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副队长,2006年5月主持清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2007年7月正式任命为清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
孔德乾同志在担任领导职务后,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始终以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己任,心中时刻装着农民工、关心着农民工。他总是说,当兵的时候没有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什么功劳,真是一大遗憾,我一定要在工作中做出点成绩。
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职能,更好地为劳动者维权,孔德乾同志深入乡村、企业、工地等基层一线,实地开展调察研究,深入分析全县劳动力市场形势,总结工作经验。2008年,他在濮阳市率先开展县级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工作,成立了17个乡(镇)劳动监察中队,创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增强力量、有效监管、维权到位”的监察新体制,形成了一级执法、二级管理、三级监管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工作体系。此项工作得到河南省人社厅的高度赞扬与重视,我县被列为此项工作的试点县。
在孔德乾同志主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九年里,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累计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39000余份;督促用人单位为5720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856.3万元;责成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7800余份;接到并处理举报案件148起,为5743名劳动者追回拖欠的农民工工资3593万元。清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先后四次被河南省人社厅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孔德乾同志也多次被河南省人社厅、濮阳市人社局、清丰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年度法制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3月被评为清丰县“最美敬业人”。孔德乾同志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斗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
笑对病魔 不离岗位
清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有5名执法人员,负责全县200多家用人单位的法规宣传、监督用工、年度审查等多项工作,再加上随时要受理投诉案件,工作任务不得不说是异常繁重。但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自觉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孔德乾同志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大队长,从来不搞特殊化,他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始终坚守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第一线。他给自己定下了“五个必须”的工作要求:下基层宣传法律,必亲自带队;下企业开展年审,必亲自到场;农民工前来报案,必亲自接待;到工地了解案情,必亲临现场;给农民工发工资,必亲自监督。在孔德乾同志的带领下,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项工作任务,解决了一个个劳资案件,追回了一笔笔农民工资,在他们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一幅幅锦旗。
2013年年初,孔德乾感到身体不适,但由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人少事多,他一直抽不出时间去检查。2013年6月,他感到嗓子异常疼痛,连吃饭、喝水都难以下咽,在家人催促下先后到濮阳市人民医院、安阳肿瘤医院、北京309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最终被确定为舌根癌。北京309医院的主治医生问孔德乾:“这个病早期就会有反映,为什么耽误到现在?这种病疼起来要人命,你怎么忍受了这么长时间?”孔德乾嘿嘿一笑:“我身体一直很硬朗,这点疼不算什么,我的工作很重要,一点儿也不能耽误。”在家人和医生的强制下,孔德乾不得不乖乖在北京309 医院接受全面治疗。住院期间,孔德乾放心不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常偷偷打电话了解指导工作。
住院治疗半年后,孔德乾同志身体有所好转,2013年12月份,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因为他知道每年的春节期间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高发期,正是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和农民工朋友需要他的时候。魏子龙是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一名年轻的执法人员,他回忆说:“孔队回来上班时,已经完全变了样儿,头发掉光了,体重从150斤下降到110斤,整个人变得瘦骨嶙峋,认识他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鼻子都会一阵阵发酸。”
孔德乾回到了工作岗位,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又有了主心骨。2014年春节期间,他带领监察人员为全县110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817万余元,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受到了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春节期间,经常加班加点,熬夜工作,孔德乾又病倒了。2014年3月份,孔德乾再次去北京309医院看病。经过详细检查,他的主治医生对他连连摇头,失望的说:“你不用住院了,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化疗,维持生命吧。”家人听了这句话失声痛哭,但是孔德乾却嘿嘿一笑道:“不用住院,又可以回去工作了。”
现任清丰县人社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的焦修稳同志,在2014年分管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他讲述道:2014年3月,几名农民工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报案,因为是以前的一件老案子又出了新问题,他们坚持要见孔队长,我不得已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接到电话立马说尽快赶到。当时等了有半个小时孔队长才到单位,几个农民工有些不满。但孔队长没有做任何解释,立即着手了解案情,进行处理。事后我才知道,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从北京治疗回来的路上,刚做过化疗的他没有回家休息,直接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在2014年到2015年工作期间,孔德乾同志不离工作岗位,坚持带病上班,病情严重时,甚至影响吃饭,还需要不停喝水,离开水就说不出话,所以他的兜里总是装着两瓶口喷药,疼的受不了的时候,就拿出来喷两下。
再发十万 我就回家
又到2015年新春佳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连续接到几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能够及时处理案件,让农民工及时拿到血汗钱回家过年,孔德乾将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化整为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跟进举报案件。
现任清丰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股股长的张伟俊和孔德乾共同负责一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的拖欠案件。张股长说:“这个项目建设工地,由于在用工管理上存在漏洞,已经多次发生农民工讨要工资案件,案情不仅复杂,并且牵扯的农民工多,有三四百人,大多都是外来人员。在处理案件中,孔队坚持带病工作,从不要求休息,不管是奔赴外地找投资方协商,还是下工地和农民工沟通,他都以身作则,亲力亲为。”
2015年3月下旬,孔德乾同志的病情出现恶化,3月30日亲朋好友将他送往北京,医生告诉他需要尽快进行手术,但手术成功几率很低,很可能会下不了手术台。听了医生的话,孔德乾没有对家人做任何交代,却分别给张伟俊和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副队长赵传刚打了电话,当得知2015年春节期间受理的举报投诉案件已全部结案,共为137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报酬1400多万元的消息后,他安静的躺在了手术台上。
手术成功后,4月3日,孔德乾从北京转回濮阳油田职工医院住院观察。住院观察期间,清丰县人社局党组多次与孔德乾及其家属商量给他们集资捐款,但他本人和家属都坚决反对,不接受捐款。
2015年4月22日,孔德乾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短暂而伟大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四十七岁。
2015年4月25日,在孔德乾同志的家乡,召开了一场既简单又隆重的生平事迹介绍会。县人社局局长李宇峰做孔德乾同志生平事迹介绍时说道:“孔德乾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战友。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但他那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为失去这样的好同志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加倍工作,再创佳绩,以慰孔德乾同志的在天之灵。”